这些年房价的高低,其实与普通大众的收入没有必然联系,而是由买得起房的人决定的,当你在感慨房贷压力的时候,有钱人(投资客)却持有好几套房子,长期以往,房子未来只能在有钱人之间流转,成为“击鼓传花”游戏。
而年轻人是一个城市未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,年轻人作为买房的刚需者,如果房价过高,从某种程度上限制了他们拼搏的动力,这些年逃离北上广的年轻人就是*的例子。
楼市在进入4月份以后,购房成交率大幅度提升,多地开始传播不实消息,不负责任的催动楼市成交紧迫氛围,提高房价,误导刚需者购房意愿,为此多地开始了房地产约束性调控。
多方为调控房价做准备,还怕房价“摁不住”?
经历疫情之后,今年中央报告把“就业和民生”列为重点内容,现阶段房价已经失去足够“购买力”支撑,楼市或面临瓦解现象。
我们知道,房价高涨的*因素就是“土地价格”,虽然这些年城市不断发展,但由于土地面积有限,开发商拿地资金上涨,也助涨了房价。
房企拍地的热情,催生了“借鸡生蛋”的拿地套路,这也是近几年遍地都是高价地的原因。
为此,国家进行了“土地改革”,比如,农村宅基地、集体土地将无需审批就可直接入市流转,目前天津、广东、上海、北京、重庆、安徽、浙江等地成为试点地区。如果顺利推行的话,未来“拿地贵”将不再是房价上涨的借口了。
另外,集体经营性土地入市后,不会用做商品房的建造,而是会用来建造基础设施、公租房、租赁房、保障房。
这也从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刚需者住房的权益。
与此同时,像杭州、东莞这些房价火爆的城市,也明确发出了抑制炒房等相关消息。这让小编不得不想起楼市历来的生存定律“大热之后,必有调控”。
比如:杭州市于7月2日发布了《关于进一步明确商品住房公证摇号公开销售有关要求的通知》明确自房屋网签之日起,5年内不得上市交易。
东莞也发布了楼市新规:同地区(镇街或园区)新房申报房价,3个月涨幅不得超10%(所谓的限价);取得预售证后,10日内公开全部销售房源,明码标价对外销售(严禁捂盘)。
宁波也从保持土地市场平稳、调整限购区域范围、强化金融政策监管、保障自住住房需求以及强化市场销售管理等五方面提出“十条”新政,严格管控房价、地价。
相关推荐:
- 管控房价
- 土地市场平稳
- 土地改革
- 农村宅基地
- 刚需者购房意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