滨河自行车专用道效果图
按照总书记“坚持治山、治水、治气、治城一体推进,持续用力,再现‘锦绣太原城’的盛景”的重要指示,我市在加快实施汾河生态景观带工程的同时,同步推进太原滨河自行车道工程建设。7月23日从汾河景区管委会获悉,太原滨河自行车专用道工程将于8月份开工建设。
太原滨河自行车专用道工程北起柴村桥,南至迎宾桥以南2公里,总长66公里,分为河东、河西两部分,净宽5米,双向通行。以“一轴一环多脉络”的自行车网络系统,完善城市骑行功能,综合构建汾河道桥绿色多功能出行交通体系,满足市民短途通勤、接驳公共交通、绿色出行、运动健身、方便赏景的需求。
线路布设
河东部分南中环街以北段线路,主要沿滨河东路西侧10米绿化带或汾河景区外侧绿化带布设;南中环街以南段,沿汾河防洪堤堤顶布设。河西部分长风街以北段线路,主要沿滨河西路西侧10米绿化带或汾河景区外侧绿化带布设;长风桥以南段,利用汾河防洪堤堤顶布设。
相交问题如何解决
自行车专用道与河道、出入口天桥、管线桥、汾河防洪堤机动车出入口相交处,以及局部空间较为局促段,采用高架形式;河西与长风商务区大平台相交处,接长大平台,自行车专用道自大平台下穿过;其余均采用地面行驶。自行车专用道桥梁为轻型钢结构,桥下空间可用来设置休闲长凳、绿化景观带、少儿活动场所等,以及点缀活泼有趣的雕塑类设施,丰富汾河景区的景致,并为人们提供休憩放松场所。
线路共设置跨河桥梁18座,其中利用13座现状机动车跨河桥梁,2座现状步行跨河桥,改造1座现状管线桥,规划新增2座跨河桥梁。
沿线出入口分为两级设置,联系城市跨河主干路的为一级出入口,其余为二级出入口。河东设置一级出入口13处、二级出入口17处,平均间距约1140米;河西设置一级出入口13处、二级出入口12处,平均间距约1375米。通过一级出入口,滨河自行车专用道可联系北大街——兴华街、南中环街——南中环西街等13条东西向主干路;通过二级出入口,滨河自行车专用道可跨越滨河东西路,联系柳溪街、水西关街、双塔西街、九丰路、纺织街、健康北街等城市道路,实现滨河自行车专用道与城市腹地的顺畅衔接。
自行车专用道下穿跨河桥梁,设置匝道与跨河桥梁非机动车道进行联系,同时将现状人行梯道接长或内移,避免非机动车与行人冲突。
停车位设置
沿线利用现状汾河景区内停车场部分空间,设置公共自行车、共享单车停车位;沿线结合自行车专用道出入口、天桥及汾河景区现状建筑、桥下空间,设置自行车专用道驿站,内设自行车停放、休闲座椅、餐饮休闲等区域,方便骑行者休息、观景。
景区新景
沿线以“玫瑰之城、浪漫之都”为目标,打造玫瑰花簇、玫瑰花带以及玫瑰花海,丰富自行车专用道景观的同时,为汾河景区增加新的亮点。玫瑰花簇主要用来点缀景观节点,玫瑰花带间断性点缀自行车道两侧,玫瑰花海主要设置于迎泽桥头、南中环桥头,形成标志性大地景观。
为体现绿色、低碳的设计理念,滨河自行车专用道桥梁段局部采用光伏照明。在玻璃栏板中加入光伏片,并设计不同的图案和色彩,形成丰富的视觉效果。骑行路面局部采用夜间发光材质,白天吸收太阳能,夜间释放光能,用以照明,形成城市独特的夜景,持续时间可达10个*以上。自行车驿站休息区点缀使用光伏板,巨大的光伏叶片可提供 USB 充电等服务,兼做遮阳,晚上照明效果也很独特。
相关推荐:
- 锦绣太原城
- 太原滨河自行车专用道
- 太原滨河东路
- 长风商务区